注册
  • 三亚视窗欢迎您!

推荐:WUCG2019全球总决赛在即工信部:5G商用将推动VR技术9月车市同比降幅收窄“金九”未

主页 > 三亚视窗 > 微商 > 正文
>

何镜堂院士:用建筑记录行进的中国

[提要]2010年,何镜堂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施工现场讲解“中国红”。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有一天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教授在广州大学城观看完演出,和夫人在校园散步时,一位女生跑过来,给他深深...

图片

2010年,何镜堂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施工现场讲解“中国红”。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

有一天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教授在广州大学城观看完演出,和夫人在校园散步时,一位女生跑过来,给他深深鞠了一躬。她说她代表自己的父亲给何镜堂鞠躬——她的父亲说,感谢何镜堂设计了这么美的校园,让女儿可以在画一般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。

何镜堂说,那一刻,是自己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。

将当建筑师作为自己的梦想

何镜堂1938年出生在广东东莞,从小热爱绘画,经常跟着哥哥一起去野外写生,上中学时又喜欢上了数学、物理,想当工程师。正当他的理想在艺术家和工程师之间摇摆时,一位老师告诉他,建筑师是半个艺术家,半个工程师。由此,何镜堂将成为建筑师作为自己的梦想,在1956年考入华南工学院(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)时,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建筑学系,毕业时又因学业优异被推荐为研究生,师从一代建筑大师夏昌世,攻读民用建筑专业。

夏昌世注重因地制宜、经济适用、创新节能的建筑理念,强调培养综合素质、尤其是设计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培养,这对何镜堂的影响很大,使他形成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朴实的工作作风。

1964年,何镜堂到北京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准备资料。在北京建筑设计院,他找到了一本非常有借鉴价值的英文书。可是当时没有复印设备,甚至也没有可以连续使用的绘图笔,借期又只有短短三天。怎么办?何镜堂没有犹豫,他决定用最笨的法子——抄下来。就这样,在简易的招待所里,何镜堂用一支笔、一瓶墨水、一叠透明纸,以床为桌,将这本60页、图文并茂的书抄录了下来。1965年,何镜堂顺利毕业,成为从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系正式毕业的第一位研究生,1967年被分配到湖北省建筑设计院工作。

1973年,何镜堂工作调动,来到北京轻工业部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。他不仅在工作中完成了办公楼、厂区规划的设计任务,还在业余时间参加建筑绘画、小型铁路客站、农村住宅设计等竞赛。

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建设,何镜堂心中“捂”了十几年的建筑师激情,也期待着有机会尽情燃烧。他专程去了一次深圳,看到昔日荒凉的地方正成为沸腾的建筑工地,他感受到了“热土”的含义,内心也跟着沸腾了起来。

1983年5月,何镜堂和妻子李绮霞举家南迁,回到广州,来到母校华南工学院。那一年,他45岁。

“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”

回到母校的第三天,何镜堂就遇到了自己建筑生涯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工程——深圳科学馆。当时深圳科学馆举行设计竞赛,邀请华南工学院建筑设计院参加,但时间只剩3个星期左右。校方问何镜堂:你们想不想参加?何镜堂第一个念头就是:“机会来了!”他果断答应参加,骑上自行车就去街上找正在购买安家用品的妻子。

时不我待,何镜堂夫妇坐上长途大巴,到深圳去察看地形,了解工程背景,在招待所里,行李还没开包,他们就开始创作了。

经过20多天的日夜奋战,反复推敲比较,何镜堂夫妇完成了主体平面采用正八角形的设计方案。最后一个晚上,夫妻两人彻夜未眠,和同事赶在最后期限前完成了模型。



(正文已结束)
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

推荐阅读:叶紫
返回首页
Copyright 2002-2019 三亚视窗 版权所有 本网拒绝一切非法行为 欢迎监督举报 如有错误信息 欢迎纠正